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互扣接塑料软管,包括软管,所述软管包括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上端固定设有管壁,所述管壁上端固定设有与所述第一凸起相匹配的凹槽,所述凹槽两侧内壁均固定设有第二凸起。有益效果:能够通过将第一凸起塞进凹槽中,通过缠绕扣接的方式形成管套,从而形成防止灰尘吹进管套内,从而达到了结构简单,材质柔软,以及容易弯曲的效果,以及通过一层一层缠绕变成卷状的管子,从而达到便于伸缩的效果,以及通过扣接的方式,通过达到了不易分离,以及弯曲半径大和便于防尘的效果。
公开号:CN214331765U
申请号:CN202120126676.0U
申请日:2021-01-18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徐荣基
申请人:Zhejiang Flexible Technology Co ltd;
IPC主号:F16L11-00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软管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互扣接塑料软管。
[n0002] 软管是现代工业中的重要部件,软管主要用作电线、电缆、自动化仪表信号的电线电缆保护管和民用淋浴软管,规格从3mm到150mm,小口径软管(内径3mm-25mm)主要用于精密光学尺之传感线路保护、工业传感器线路保护。
[n0003] 但是,目前大多数现有的用于电缆套管的塑料软管结构复杂,电缆套管比较硬,不好弯折,不便伸缩,材质较硬,且在扣接时易分离,以及弯曲半径大,防尘效果不好。
[n0004]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n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互扣接塑料软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n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互扣接塑料软管包括软管,所述软管包括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上端固定设有管壁,所述管壁上端固定设有与所述第一凸起相匹配的凹槽,所述凹槽两侧内壁均固定设有第二凸起。
[n0007]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起为倒三角形凸起。
[n0008]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凸起为三角形凸起。
[n0009] 进一步的,所述软管为塑料软管。
[n0010] 进一步的,所述软管缠绕扣接形成管套。
[n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能够通过将第一凸起塞进凹槽中,通过缠绕扣接的方式形成管套,从而形成防止灰尘吹进管套内,从而达到了结构简单,材质柔软,以及容易弯曲的效果,以及通过一层一层缠绕变成卷状的管子,从而达到便于伸缩的效果,以及通过扣接的方式,通过达到了不易分离,以及弯曲半径大和便于防尘的效果。
[n001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n0013]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互扣接塑料软管的结构示意图;
[n0014]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互扣接塑料软管的截面图。
[n0015] 附图标记:
[n0016] 1、软管;2、第一凸起;3、管壁;4、凹槽;5、第二凸起;6、管套。
[n0017]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实用新型做出进一步的描述:
[n0018] 实施例一:
[n0019] 请参阅图1-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互扣接塑料软管,包括软管 1,所述软管1包括第一凸起2,所述第一凸起2上端固定设有管壁3,所述管壁3上端固定设有与所述第一凸起2相匹配的凹槽4,所述凹槽4两侧内壁均固定设有第二凸起5。
[n0020]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能够通过将第一凸起2塞进凹槽4中,通过缠绕扣接的方式形成管套6,从而形成防止灰尘吹进管套6内,从而达到了结构简单,材质柔软,以及容易弯曲的效果,以及通过一层一层缠绕变成卷状的管子,从而达到便于伸缩的效果,以及通过扣接的方式,通过达到了不易分离,以及弯曲半径大和便于防尘的效果。
[n0021] 实施例二:
[n0022] 请参阅图1-2,对于第一凸起来说,所述第一凸起2为倒三角形凸起对于第二通过来说,所述第二凸起5为三角形凸起。
[n0023]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凸2起和第二凸起5,能够便于在第一凸起2放到凹槽中时,第二凸起5卡住第一凸起2。
[n0024] 实施例三:
[n0025] 请参阅图1-2,对于软管来说,所述软管1为塑料软管,对于管套来说,所述软管1缠绕扣接形成管套6。
[n0026]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通过设置软管1和管套6,能够便于软管1 通过缠绕扣接的方式形成管套6。
[n0027]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实用新型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n0028] 在实际应用时,通过将第一凸起2塞进凹槽4中,通过缠绕扣接的方式形成管套6,从而形成防止灰尘吹进管套6内,从而达到了结构简单,材质柔软,以及容易弯曲的效果,以及通过一层一层缠绕变成卷状的管子,从而达到便于伸缩的效果,以及通过扣接的方式,通过达到了不易分离,以及弯曲半径大和便于防尘的效果,通过设置第一凸2起和第二凸起5,能够便于在第一凸起2 放到凹槽中时,第二凸起5卡住第一凸起2,通过设置软管1和管套6,能够便于软管1通过缠绕扣接的方式形成管套6。
[n0029]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权利要求:
Claims (5)
[0001] 1.一种互扣接塑料软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软管(1),所述软管(1)包括第一凸起(2),所述第一凸起(2)上端固定设有管壁(3),所述管壁(3)上端固定设有与所述第一凸起(2)相匹配的凹槽(4),所述凹槽(4)两侧内壁均固定设有第二凸起(5)。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互扣接塑料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2)为倒三角形凸起。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互扣接塑料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5)为三角形凸起。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互扣接塑料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1)为塑料软管。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互扣接塑料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1)缠绕扣接形成管套(6)。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JP3947987B2|2007-07-25|壁体への螺旋管体連結用コネクタ
CN214331765U|2021-10-01|一种互扣接塑料软管
CN207801395U|2018-08-31|一种立体的三通管夹
CN205781453U|2016-12-07|Hdpe内肋pp增强螺旋波纹管
CN109768510A|2019-05-17|一种通信电缆铺设用管
CN205048056U|2016-02-24|一种承插无垫连接pvc管
CN207229995U|2018-04-13|一种90°等径给水用pe管弯头
CN204785253U|2015-11-18|玻璃钢管道及管道连接套筒
CN206018068U|2017-03-15|一种金属管道的连接结构
US10605453B2|2020-03-31|Conduit and hot water supply system
CN204496075U|2015-07-22|一种用于光纤布线的直角弯头
CN209860169U|2019-12-27|一种双钢丝不锈钢钢管电缆连接器
JP5588255B2|2014-09-10|管路更生管
CN204068116U|2014-12-31|一种通信用实壁管
JP2007053863A|2007-03-01|管路構造
CN214204718U|2021-09-14|一种具高防护性的金属软管
CN204573385U|2015-08-19|房屋装修用水管接头
CN209991058U|2020-01-24|一种可弯曲的燃油供油管连接结构
CN203551865U|2014-04-16|用于通信微管道中不锈钢波纹管与七孔梅花管的连接管
CN210687419U|2020-06-05|一种具有转角导向机构的墙内管线安装结构
CN205592552U|2016-09-21|一种塑料管弯接头
CN210770742U|2020-06-16|新型双壁波纹管
CN210440708U|2020-05-01|可伸缩配线复合金属软管
KR200157981Y1|1999-10-15|관 연결 슬리브
CN211925101U|2020-11-13|瓦斯抽放管路专用变径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126676.0U|CN214331765U|2021-01-18|2021-01-18|一种互扣接塑料软管|CN202120126676.0U| CN214331765U|2021-01-18|2021-01-18|一种互扣接塑料软管|
[返回顶部]